本地薑
分類九十年代改詞精選:「二十六夜 廿六舊蕃茄 食到我嘴都歪…」
當年綜藝節目也有不少改編歌詞的作品,如《笑聲救地球》、《點解咁好笑》,但經典程度略有不及,直至亞視由林敏..
六十年代改詞精選:「落街無錢買麵包,靠賒我又怕被人鬧…」
本地樂壇久久無新火花,卻造就了一片改詞熱。其實每個人內心都有一份改詞的慾望,每次唱K遇上諧音時,總不免聯想到..
深水埗除了唐樓多 燕巢一樣多
與昔日提著雀籠去歎茶的老一輩不同,這一代的愛雀之人,喜愛遠觀野外鳥兒;談的不止是雀鳥的形態、花紋、音色,更關注牠們的..
太子雀仔街 今日鴿王落腳點
六十至七十年代,上海街有著數間歷史悠久的茶樓,是養雀人聚腳點,自茶樓相繼結業後,集中地便轉移到附近的康樂街,八十年代..
知不知道旗袍中最考手藝的,竟然是小小的一粒鈕
比起現在的衣物,往時的更著重鈕扣設計,對於傳統旗袍而言更甚,製作一粒鈕竟有十多個步驟,一絲不苟,以最漂亮的姿態,把布..
南昌街上的乾坤空間 創意生活由此起步
創意工業在香港,從來是狹縫中的花。如果無大財團、大機構背後支持,夢想之花隨時被「加租」二字一腳踩碎。不過幸好,有年輕..
各大報章你都看過,但小本經營的社區報你看過沒有?
本地報紙大家相當熟悉,但來自各區的地方報大家又閱讀過未?
《大坑東之聲》
創刊於1973年,源於當時大坑..
藝術不一定在博物館出現,街頭藝術你有無興趣參與?
近期冒起數個街頭藝術小團體,包括「屎忽行」、“La Belle Epoque”和“ART Like”,各自集結小力量..
填鴨以外的選擇:自然教育
如果真的有些家長贊同「求學不是求分數」,不忍孩子長期被功課壓力困擾,那……在填鴨以外,我們還有選擇嗎?